精神分裂是一种怎样的病情?很多朋友对于这类病情都是似懂非懂,只是听说病情的出现令人十分痛苦,让人悲观绝望,具体这是一种怎样的病情呢?如果不想遭受到伤害就需要在此之前做好相关的防御措施,避开诱因减少伤害出现,具体如何操作才能起到良好效果,不妨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。
01、人为什么会精神分裂?
1、家族病史
精神分裂症是具有一定的遗传因素,与患者血缘关系越近的后代患病的概率越大一些,也就是易感人群。
2、神经病变
孕期病毒感染、某些躯体疾病和代谢障碍引起大脑功能紊乱,胎儿发生精神分裂的几率比正常的孕期明显偏高。
3、心理因素
内向、性情孤独、平时沉默寡言、胆小怕事、不爱与人交往,生活工作上较为懒散,这些个性特征导致的精神分裂症人数占总数的一半多。
02、患者会发现自己有精神分裂吗?
会!
但一般情况下,如果一个人患了精神分裂症,起初会很难发现自己有这个病。
一方面,患者缺乏自知力,很难意识到当下的状态,只会觉得失眠让他感觉很不好。
另一方面,患者有病耻感,不管是因为认知扭曲和认知偏见,还是担心周围的人看待他的眼光,他都不愿意相信自己有这个病。
直到行为异常被周围人发觉,而被迫接受药物治疗时,他仍不会承认自己有病。
只有接受了药物治疗,加上长时间的休息和环境隔离,等他有自知力的时候,他才会觉得当初的自己是多么异常。
03、精神分裂,有希望恢复正常吗?
首次发作的精神分裂症患者,5年内复发率超过80%,大多数精神分裂症的复发与自行停药有关,中断药物治疗者的复发风险是持续药物治疗者的5倍。
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差的原因:
①认为自己的病已经好了,不需继续服药治疗,过早自行减量。
②对医生不信任,怕长期服药会对身体有害,会「变傻」。
③觉得服药太麻烦。
心理治疗与健康教育双管齐下提高服药依从性。经研究证实,认知行为治疗(CBT)能够更好地改善症状、自知力、依从性及社会功能等多方面的水平。
比如,在提高服药依从性方面,可以和患者共同探讨服药的好处与坏处,运用利弊分析法纠正患者对药物的错误认知,指导患者应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技巧。
同时,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,促进自知力的恢复,增加服药依从性。
04、家人需要给予支持
研究表明患者在出院后两年内出现服药不依从的情况高达75%,服药不依从的原因很多是因为家庭支持系统薄弱造成的。
1、观察病情和监护服药
坚持服药,是预防复发的最重要的保护因素。
作为监护人需掌握精神分裂症复发的「预警症状」,并且督促患者按时、按量服药,观察症状的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。
2、改善家庭内部的关系
友爱的家庭环境对于患者康复而言,起着正面积极的作用。
在家庭成员之间产生矛盾和意见不一致时,避免使用责骂、情绪激动的方式进行争论,能够显著地减少患者复发的可能性。
精神分裂是一种怎样的病情?其实真正的病情对人们的健康影响是十分大的,令人绝望而又痛苦,所以大家需要提高警惕加强疾病防御,这样才能更好的降低风险减少不必要的麻烦。